第106节
孙青松对宋红娟是越来越上心了,可是余家对于他们俩的婚事还是没有松口。
主要是孙小菊闹腾地厉害。
之前孙青松打了孙小菊一回,这事儿虽然是吓到了孙小菊,可是同样也让王小丫对宋红娟心生不满了。
人还没嫁进来呢,就想着让青松来收拾亲妹妹了。
这要是等人嫁进来,那不得翻了天去?
原本王小丫都是要松口了,可是孙青松那回把孙小菊打地厉害,王小丫实在是不放心,这事儿也就这么一直拖起来了。
不过这几天看到这个宋红娟干活还算是卖力,而且也没有一直支使孙青松替她干活,王小丫这心里头又活泛了起来。
孙青松这几个月也相看过人家,只是这小子如今心里有了人,看别人哪个都不顺眼了。
王小丫想着,要不就等着麦收后,干脆把两个人的婚事给定下?
至于彩礼啥的,王小丫可都想好了,这宋知青是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的,而且名声又不好听,他们家就不出彩礼了,同样的,他们也不要求宋红娟的嫁妆了。
看起来好像是挺公平,可是实际上,这是从一开始就要把宋红娟给踩在脚底下。
王小丫都想好了,宋红娟可以进孙家门,只是在那之前,不能让宋红娟翻身,等她真地成了儿子的女人,到时候再让小菊改口,至少可以证明宋红娟跟李军之间是没有啥特殊关系的。
宋红娟可不知道她在想着如何利用孙青松的时候,孙青松的娘也在琢磨着如何算计她呢。
送了早饭,午饭也一样是要送到地里去的。
大家伙紧忙上两天,估计这麦子就能收完了。
到了农收的季节,最怕的就是下雨和大火了。
只要没有这两样,那就算是顺利的结束麦收了。
苏国安看着麦子被割地剩不下多少了,心中大定。
明天再有一天,肯定都能割完了。
“建业,今天晚上你带着他们几个去打谷场,今年的麦子干,好弄,我再多叫一些青壮汉子,争取早点儿入了仓库。”
“成。这又得熬到十二点了?”
苏国安笑道:“放心吧!知道你们辛苦,向红那里都记着呢,打场是单独再记一份儿工分的,不会亏了大家伙。”
苏向北垮下肩膀道:“我不想去,打场太累了,主要是太脏,受不了。”
第一
麦子割下来还不算完,还得要打场。
打场,就是把收割下来带壳的粮食平摊在场院里,像是麦子、谷子、稻谷等等,用马或者骡子拉磙子,或者用小型拖拉机,碾压这些粮食,让它们脱去外壳,这一系列活动就叫打场。
谷子就是能产出小米的农作物,有的地方叫粟,在他们这边叫谷子,而产出大米的稻谷,他们这里叫稻子。
打场不比割麦子容易,今年有了拖拉机,已经轻松很多了。
苏向北不想去打场也很正常,因为那个场面,呵呵,真不是这个要好的年纪能承受得起的。
苏小软曾经远远地去看过一次,根本就看不清人,只能看到一片昏黄中,似乎是有人影在里头晃动着,到处都是飞舞的麦屑等等。
每回苏建业几个打场回来,那肯定就跟从煤堆里出来似的,根本就认不出来谁是谁了。
吃过晚饭,苏建业几个大男人歇了不到半个钟头,就去打谷场了。
赵红梅让苏小软开始烧热水,虽然天气热了,可是男人们洗澡还是要用热水好,这样能更解乏,而且正是麦收的时候,不能让他们有一丝丝染病的可能性。
苏向东也跟着去了,他的工作不累,基本上都是脑力劳动。
大概十点半的时候,苏向东带着苏向北回来了。
两人已经没了平时半分的形象,跟个土人似的。
苏小软很不给面子地笑了起来,连带着赵英子也跟着笑了。
给他们弄了两大盆的热水在屋里,两人对视一眼,很好,都脏地看不出本来面目了,谁也别嫌弃谁。
苏向东去打谷场干了四个小时,给记了四工分,苏向北也一样。
苏建业和苏向南是十二点以后才回来的,除了赵红梅,其它人都睡下了。
两人又洗了得有十多分钟,这才上床睡觉。
赵红梅看着男人那疲劳的样子,自然是心疼的。
“睡吧,明天晚上还得再去呢。”
打场这种事也不是每晚都固定一拨人,现在正是抢收的时候,所以时间抓的紧,要不然,可以单独分一拨人出来专门打场。
苏建业他们要连着打场两个晚上,就算是完成了分配到他们这里的任务。
这一忙活,粮食总算是安全地入了库。
粮食都过了秤,社员们听着报出来的数字,便高兴地欢呼起来。
又是一个丰收年呀!
有了粮食,接下来就是分粮了。
除了分粮,那些麦秆也会往下分。
这东西用来引火,可是极好的。
而且这麦秸里头是空心儿的,烧起来也很快,分量轻,就算是分到了一百斤,看着也是一大剁,就是不好存放。
苏家人下地的都是壮劳力,只是下地的次数比不得其它人家。
苏家几兄弟都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会下地,这兄弟三个加在一起,还顶不了别人家一个壮劳力。
不过赵红梅的工分不少,虽然她自己有时候只能挣七八个工分,可是苏向东会在早上先帮她干一部分,而且这部分工分也会被记到赵红梅的名下,这么算起来,苏家挣的工分也不少了。
苏建业把分到的粮食用板车拉回家,然后苏向北和苏向南又去弄了麦秸回来。
弄回来的麦秸不多,反正分到的那剁子就在打谷场呢,跑不了,而且乡下人也没人稀罕这个,不会丢。
苏向南兄弟俩弄回来的麦秸光是引火用,估计一个月都使不完。
苏奶奶把苏向东叫过来:“差不多四点这粮就能分完了。你带着钱和票去一趟大队部,问问价格,要是合适,咱们就买些粮食回来。”
“知道了,奶。”
苏向东他们的粮票都是直接购买白面或者是米的,如果要买大队里的麦子,那肯定是要给地更多一些,价格也比较便宜。
苏奶奶让他去问一下,就是想看看怎么买更划算。
虽说家里头日子好了,可是该算的帐还是要算的,不能糊里糊涂地过日子。
苏向东去问之前,就先算好了价格线,底于这个价格线,那就说明比买镇上的粮食更划算。
高于这个价格线了,那就不如去买白面了。
大队里是允许有这样的采买的,一切都是走公帐,进帐的钱,到了年底也是会分给全大队的社员。
苏向东去问过之后,比他心中预期的价格还要更低,当下就痛快地买了麦子。
现在最好的面粉,一般也就是一百斤麦子能出八十多斤的面粉。
苏向东拿着一百斤的粮票,却买回来了一百四十斤麦子,而且价钱也很低,这绝对是划算的。
就是需要自己再弄到面粉厂去换面粉,有些麻烦。
不过苏向东之前就把这一部分的帐算进去了,还是买小麦更划算。
毕竟这小麦去换面粉的话,最后这些脱出来的麦麸也会一并给他们的。
麦麸弄回来了,可以喂猪喂鸡,有大用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