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射小说网
没射小说网 > 晚唐浮生 > 第1267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67节

 

李守信抵达疏勒之后,身负使命的他自然会搞风搞雨,进一步激化回鹘内部的矛盾,届时会发生什么,就可拭目而待了。

“有些局,确实不好解。”刘勉笑道:“殿下接下来首要之务,还是配合圣人打好这场仗。如果可能的话,与武人们推心置腹,多多拉拢,尽可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来。”

刘勉话里提到的“武人”,当然是指圣人交给的那万把人了。

军队是交给你了,但他们愿不愿意留下,就是另一回事了,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西域吃沙子的。

“这确实是首要之务。”邵嗣武叹道。

圣人现在允许他掌军,甚至鼓励他培植私人军队势力,但这却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。

老兵要,新人也要,跟着过来的大族子弟也要,如何把这些人捏成一个整体,非常考验他的水平。而且,这还需要时间啊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

“行百里者半九十,事已至此,便没有回头路了。”刘勉说道:“拉拢人心、培植党羽、多立战功、提高威望,殿下谨记。”

邵嗣武点了点头。

“圣人那边,一定要多去,多问安。你是儿子,儿子孝顺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圣人老了,他格外看重亲情,多走动只会有好处,不会坏事的。”刘勉又叮嘱道。

“得先生相助,大事济矣。”邵嗣武在马背上转过身来,恭敬行了一礼。

刘勉侧身避过,微微叹息。

赵王的这番做派,让他想到了当年的朱友裕。世事无常,沧海桑田,这次他不能再失败了……

※※※※※※

高昌城外,最早抵达的工匠们已经搭起了炉子,叮叮当当敲成一片。

《北史》上提及高昌有磁铁,故打制出来的镔铁刀具质量上乘。

姑且不论镔铁刀与磁铁的关系大不大,但高昌的冶铁业比较繁荣也是事实。最早一批中原工匠抵达后,立刻给他们送了地,还尽是靠近井渠的好地——高昌从来不缺地,只缺水,有井渠灌溉的土地,从来都价值不菲。

随后,朝廷征发役徒给他们修建了房屋,支起炉子,开始打制各类铁器。

冶铁所需的燃料暂时仍然是木炭,与高昌本地铁匠一样。

考虑到这边干旱的自然环境,伐木需要到北边的山上,路途相对较远,成本较高。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,还是要换成煤炭。

邵树德听高昌本地人传闻,有些山上经常着火,山洞冒出浓烟,派人去查探一番后,才确定是煤炭自燃。

这说明本地是有一定规模煤矿的,这就解决了来源问题。

当然,目前大夏使用煤炭冶铁打制兵器的,只有修武一地,其他地方仍然使用木炭,以确保质量。

时至今日,在邵树德的反复说教下,工匠们虽然无法证明,但已经渐渐相信是煤炭中蕴含的杂质影响炼铁了。并且,侧面的证据也不是没有,比如冒黄烟等等,只不过没有决定性证据罢了。

在这种事上,邵树德不愿多说,因为他也没有证据。

多年以来,他一直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,要求人们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事物,尽量使用逻辑思维。没有证据的事情,便不能完全采信,哪怕看起来很像真的。

当年魏家的铁匠提出煤炭杂质影响铁器质量的“假说”,就因为没法证明,始终没有得到“夏王赏”。

但随着外围证据越来越多,工匠们开始逐渐认可这一假说,并试图寻找去除煤炭中杂质的办法,包括但不限于烘烤、阴燃等等。

这种处理过的“煤炭”已经在去年有所应用了。怎么说呢,打制了一批铁器,质量比使用未处理的煤炭冶炼好了许多,但还不如使用木炭的。

至于原因是什么,还得继续寻找。或许是煤炭本身质地上的,或许是工艺上的,或许是这种“对照实验”的设计本身有问题。

邵树德初听闻时没觉得什么,后来得知魏氏铁匠铺竟然斥资搞对照实验,大为欣喜。

会不会炼焦这件事没什么,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。但这种逻辑思辨能力,才是最弥足珍贵的。拉长到整个历史的维度,把这种逻辑思维尽可能推广,让更多人用逻辑来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情,对于整个国家、民族进步的推动作用,可比什么发明强太多了。

得知这几位魏家培养的工匠都学过粗浅的数学后,邵树德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:锻炼逻辑思维能力,没有比数学更好的了。

再回到原来的话题,中原铁匠的抵达,势必会慢慢增加高昌这个后勤基地的生产能力。不仅仅是军器,还有农具。

三月初六,出城巡视的邵树德看着新开的铁匠铺里铸出来的犁铧,又看看去年秋收后开挖的一条条井渠,道:“从当年击黄巢开始,朕便是耕战起家。兜兜转转三十年,还在用此策,真是招数不怕老,好用就行啊。”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